2016第三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玫瑰行动”志愿者在行动。4月29日,经过50多个小时的车程,青海小分队志愿者到达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瓦卡村,走进更桑才丁老师的世界。
更桑才丁老师在教室前
以下是志愿者手记:
瓦卡村小学,在一座山脚下,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左边三间古老的毛培土房,右边三间还未完工的教室。
更桑才丁老师的学生们
他渐渐习惯了这种没电没信号的日子。偶尔到县上,看到大家吃饭玩手机,聊天用手机,他反而很不习惯,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太敷衍。”没有信号,反而增加了他与学生相处交流的机会。
更桑才丁老师今年32岁,毕业于青海大学计算机专业。才丁老师的家在县城里,自青海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乡村任教已六年,四年前来到瓦卡村小学。初到瓦卡村,他特别不喜欢这里,计划着待一年就走。当时的学校有学生五十多人,除校长外只有他一个老师。为此,校长联合家长们积极劝说,才丁老师也觉得孩子们特别需要他,因此,留一年的计划慢慢地就变成留两年,三年.....如今,才丁老师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没电没信号的日子。偶尔到县上,看到大家吃饭玩手机,聊天用手机,他很不习惯,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太敷衍。在没有信号的校园里,他与学生反而无话不谈。“因为没有信号,人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流、相处。”
才丁老师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坐在操场对面的山坡上经常会看到成群结队的鹿、藏羚羊在吃草,大山与孩子们,逐渐占据了他的心,让他不知不觉地就打消了要走的念头。
更桑才丁老师与志愿者走进教室
山路太远,还有狼出没,学生每月上学24天,放假6天。教室里,两边摆放着学生的床铺,中间是成排的桌椅。这里,晚上是宿舍,白天是课堂。
学校只教授三个科目,藏语、语文与数学。学生都是藏族人,老师平日用藏语教学。学校主要面向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去乡上的寄宿学校去上学,由于学生的家离学校都很远,所以他们每月从30号到24号上课上24天,24号到30号放假六天,因为学生很小,如果采用一周授课,山路太远,周六周日两天学生自己回家时间不够,路上学生还有可能被狼咬,很危险,要是家长来接,一周接一次,家长压力又会很大。
才丁老师每个月要去四趟县城,为学生们购买一周的粮食。蔬菜一般是土豆、甘蓝、西红柿等易储存的食物。学生们的早餐一般是稀饭和牛奶,午餐是一般是米饭和炒菜。粮食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但是课本课桌等物资需要学校自己解决,瓦卡村小学至今还不算国家体制内的正规学校。
在教室里,迎面而来的桌椅被两边的学生床铺包围着。这间屋子白天是教室,晚上是宿舍。学生们都住这间教室,两人一张床,大多数是俩男孩一张床,俩女孩一张床,也有安排三年级的大姐姐跟低年纪的小弟弟一张床,大姐姐可以照顾一下年纪小的。
教室的桌椅是去年一家公司捐的,三间较好的教室是一个意大利老板捐钱委托建筑公司建的,但是从14年开始建至今还未完工,承建公司却再也联系不上了。新教室去年11月份才投入使用,至今就出现墙体开裂,门窗破损的状况。屋内有很大一部分空间仍完全封闭着,无法正常使用。
在教师办公室中间放了一个办公桌椅。房子搭设了很多太阳能的发电板,用于日常应急照明。屋内有四张床,两张是厨师的,另外两张分别给才丁老师与代课老师使用。由于学校没电没信号,许多代课老师留只教了两个月左右就走了,最久的也就待了六个月。
志愿者在家访
家访路上,我们看到经文被刻在石头上,藏族人们在虔诚朝拜,有的人家会送自己的孩子出家。才丁老师说,这是藏族人的信仰,藏族人有一颗虔诚的心,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因为我们去走访的时间正好是这个地方挖虫草的季节,所以,学校放假了,大部分孩子都跟随家长迁移到有虫草的远山里去了。家访路上,我们恰巧遇到一户还未迁走的居民。在这个家庭里,夫妻俩人总共有六个孩子,大女儿去放牛了,二女儿在附近的一个寺院里当尼姑,三儿子今年四年级。一家人住在玉树地震之后重建的房子里。我很诧异,为什么这家人愿意送那么小的女儿去当了尼姑?才丁老师说,这是他们藏族人的一种信仰,也表现一颗虔诚的心。从一路看到的各种刻在石头上的经文,虔诚朝拜的藏族人们,可以看出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志愿者后记:
更桑才丁老师与志愿者
这样的一个村落,这样一个平凡又伟大的老师,祝愿他能获得“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师这一群体。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看到这个深山里孩子们读书的艰辛,最大的希望是社会能够给他们一些支援,一些帮助,让他们生活的更好。
更多及时了解TCL集团信息,欢迎添加“李东生”微信号,还有东哥福利等你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