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注册

王志乐:国际化趋势的背后与前方

2009-12-16

临近岁末,这一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有新的发展和尝试。总体来说,今年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不是很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显示了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高峰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达到了559亿美元。数据显示到今年第三季度为止,中国对外投资还略有增长。按照商务部的统计,到今年前三个季度,就是到9月底为止,中国在海外新建了1612个企业,总投资达到了3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增长了0.5%。特别是今年第三季度增长非常快,达到了205亿美元,和去年的同期相比,增长了10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教授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谈到:在全球跨国投资在大规模和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说明中国今年的对外投资的增长起码是保持去年的水平。如果第四季度达到去年的水平,今年还是500多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投资里面,这329亿美元有143亿美元是是通过并购实现的。几笔大的收购也在今年的国际化趋势中格外显眼,从商界话题升温至全民话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受关注程度。

国际化趋势的背后

王志乐在访谈中提到:今年,一些国内老牌国际化企业显示出不错的发展势头。以TCL为例,经过了国际化十年,今年的半年报和三季报都显示海外市场的良好势头。TCL的这个十年不能说非常顺利,但是现在又从挫折中走出来。统计数字表明TCL的业务今年是增长的。我们的企业国际化受挫就意味着当年有一些困难估计不足,或者说对外部的环境变化估计不足。所以企业在实践中需要善于学习。TCL在大概2006年年底调整,到2007年用一年的时间调整过来,这是一个反思,调整和学习过程。联想在2005年走出去收购IBM的PC电脑,认为自己到2008年初这三年是成功的。但是2008年紧跟着来了一场金融危机,它的产品在在国际市场发展不太顺利。后来老将出马,柳传志亲自挂帅,今年的财报也显示增长,进而也坚定了最初国际化的策略。他们虽然都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是国际化的带来的益处是他们继续发展的动机。

今年有个现象尤为突出,以往我们的企业往往通过长时间的原始积累和发展,在国内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品牌知名度才会考虑走国际化的道路。目前我们有一些企业可能是不为大家所知的,但是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对此,王志乐教授认为:放眼国际,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确实也是当年先在国内发展,做到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竞争力,在国际的市场份额可能排到了前几名,觉得国内市场已经不够发展需要,进而走出去。但是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发展规律不一定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规律走,有可能在国内还没有达到国内领先,或者有知名的品牌,就通过走出去获得了国际上某一种资源,资源包括技术、管理、甚至一种原材料,之后再把自己做强,形成自己新的竞争力,等这些因素就绪后再出名。

王志乐认为,中国在这30年改革开放应该看到进步非常大,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在这30年中成长得非常迅速。真正成长是1992年以后,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而冷战结束带来对经济上一个最大的影响是它出现了全球市场。阻碍全球市场的政治障碍没有了,出现全球市场以后,这种全球的公司都重新定位、重新布局,原来的跨国公司现在迅速地往全球市场布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公司如果要发展自己,就要像全球公司那样在全球寻找资源,配置资源,打造全球的价值链。另外,中国在这期间由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国家在企业发展上做了很大的推动,在1993年的时候出台了中国第一部公司法,从1994年开始实施。从那以后,中国的国有企业要改造成现代的企业,民营企业正式变成公司化。而外资企业从改革开放就开始出现,所以1993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这三类企业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使得中国企业在90年代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过去公司不知道什么叫战略,现在大家都知道制定自己的战略。当中国的企业有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公司治理,一直到企业现代理念的时候,中国企业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2001年中国入世,和全球背景互相融合的力度加大。经过这十多年,中国企业自身无论是战略上,管理结构上,还是理念文化上的成长都有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外条件都具备了。中国的跨国公司这种迅速增长是内外环境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中国企业从整体看,现在国际化程度比较低。联合国每年要公布世界最大的100个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的指数。把一个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海外雇员占总雇员的比例,这三个比例平均起来称作跨国指数。我们的企业跨国指数并不高。中国的企业真要变成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首先要有全球的眼光,在全球布局中走出国门,在全球吸纳资源、整合资源。这是我们的企业在下一阶段做大做强的关键。经过30年改革开放,未来的30年中国企业应该从过去主要是内向的发展转向主动,在全球布局。

王志乐教授表示,中国企业要有走出去的气魄,敢于实践。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充分,多在实践中学习。到国外去并购需要有很多经验和很多懂并购的人来操作,我们的企业需要在走出去前做足积累。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太多了,而是说走出去还是太少了。在国际上,中国的单个企业实力并能算强,但是中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国,中国的因素对于很多国家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强大的祖国作为背景,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所以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我们要像全球公司那样,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跨国公司,最后是全球公司。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2010年甚至到2011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会越来越多。按照商务部的判断,在未来几年中有可能实现中国引进外资和中国对外投资达到一个平衡。实际上全球那些发达国家实现平衡比较早。中国将来早晚也会实现这种引进来、走出去平衡。这个平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是非常有利的。外资注入和我们的资金输出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利人利己。估计明年开始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有可能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平衡。

帮助中心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交易条款
服务支持
售后服务
服务预约
进度查询
电子保单
客户服务
大宗采购
经销商之家
十分到家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铁粉社区
应用服务
欢网
金融
教育
全球播
智能家居

4008-123456

(24小时在线,仅收市话费)

24小时在线客服